铸强国之魂 育时代新人
发表时间:2019-08-22    来源:光明日报

  吉林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吸引了众多中外游客慕名而来,领略其雄浑秀美的景色和神奇的天池风光。新华社记者 林宏摄 

  今年“七一”前夕,我们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的千余名师生共同观看了学校的原创话剧《郑德荣》。精湛的表演、跌宕的剧情、楷模的精神,令台下师生感动不已。这既是为党的生日献礼,也是一堂鲜活生动的思政课,这堂课也把我的记忆拉回到从前……

  1985年7月,我在东北师范大学化学系学习一年后转入首批思教班。当时谈不上培养方案的成熟与规范,教学方式简单、设备落后、资料匮乏,甚至有些教材还是油印的讲义。那个时候,听老师讲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历史关头担当了重要使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所以,毕业后我选择了留校工作,先后在生命科学学院和音乐学院担任党委副书记和书记职务。在那个“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的年代里,我在专业选择的坚守中,体会到了思政育人的乐趣。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高校思政课在“98”方案后,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核心内容,“05”方案后确立了4门主体课程的基本框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高校思政工作,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各项意见、方案的出台将高校思政工作上升为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不断推进新时代学校思政教育的改革创新。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高校党务和思政工作的教育者,我有幸见证了党和国家70年来教育事业的辉煌成就,目睹和亲历了高校思政课不断实现的内涵式发展,也参与了高校思政工作立德树人的生动实践。

  2017年,吉林省高校工委组织开展全省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同在党旗下 携手添光彩”结对共建活动,我作为吉林省首批派驻民办高校的党委书记,再次感受到高校思政工作的大变革与大发展。在授课内容上,强化“4+1”的主体模式,重点打造吉林特色“学习筑梦”品牌,邀请名人、专家、各领域大咖走进课堂,用“活教材”激发正能量、育人铸魂,广泛开发各类思政选修课;在授课形式上,突破传统和常规,丰富和活化实践教学,充分利用网络媒体资源,推进微课、慕课、“翻转课堂”建设,倡导“互联网+思政课”的新思路;在教师队伍建设上,着力发挥教育部和省属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示范带头作用,建立协同创新发展中心,为思政课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能力提升创造培训机会。吉林涌现出“杏林青马”工程等一批闪亮的思政教育“名片”。

  思政教育的发展仅是吉林省教育事业发展的美丽剪影之一。步入新时代,吉林呈现出高等教育强省、义务教育均衡、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可喜局面。我坚信,在以国家“双一流”建设为引领、以吉林“双特色”为导向的工作思路中,高校思政课将继续发挥好课程体系的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作用,吉林教育事业更会扬鞭奋蹄,干出新作为、创造新业绩!(作者:付宏政,系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邓纯雪